2023-10-23 15:04:18 | 晨曦网
1、在山东2023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综合分数线是602,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22738;
2、在甘肃2022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分数线是519,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8969;
3、在黑龙江2022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分数线是529,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9788;
4、在贵州2022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分数线是539,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2499;
5、在贵州2022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分数线是540,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2250;
6、在山西2022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分数线是556,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1068;
7、在广西2022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分数线是563,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1047;
8、在江苏2022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类分数线是575,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31438;
9、在江苏2022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类分数线是575,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31438;
10、在安徽2022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分数线是581,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9414;
序号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省份 | 科目 | 选科 | 最低录取分数 | 最低位次 | |
---|---|---|---|---|---|---|---|---|
1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23 | 山东 | 综合 | 物理必选 | 普通类一段 | 602 | 22738 |
2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22 | 甘肃 | 理科 | - | 本科一批I段 | 519 | 8969 |
3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22 | 黑龙江 | 理科 | - | 本科一批A段 | 529 | 9788 |
4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2022 | 贵州 | 理科 | - | 本科一批 | 539 | 12499 |
5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22 | 贵州 | 理科 | - | 本科一批 | 540 | 12250 |
6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22 | 山西 | 理科 | - | 本科一批A段 | 556 | 11068 |
7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22 | 广西 | 理科 | - | 本科一批 | 563 | 11047 |
8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2022 | 江苏 | 物理类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本科批 | 575 | 31438 |
9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22 | 江苏 | 物理类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本科批 | 575 | 31438 |
10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22 | 安徽 | 理科 | - | 本科一批 | 581 | 19414 |
11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22 | 河北 | 物理类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本科批 | 583 | 17536 |
12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2022 | 山东 | 综合 | 物理必选 | 普通类一段 | 584 | 25088 |
13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22 | 河南 | 理科 | - | 本科一批 | 586 | 23793 |
14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22 | 辽宁 | 物理类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本科批 | 589 | 12367 |
15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21 | 黑龙江 | 理科 | - | 本科一批A段 | 537 | 9792 |
16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2021 | 江苏 | 物理类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本科批 | 558 | 31480 |
17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21 | 江苏 | 物理类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本科批 | 558 | 31480 |
18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21 | 山西 | 理科 | - | 本科一批A段 | 564 | 11973 |
19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2021 | 福建 | 物理类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本科批 | 590 | 12832 |
20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2021 | 广东 | 物理类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本科批 | 591 | 30205 |
21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校本部) | 2021 | 天津 | 综合 | 物理必选 | 本科批A段 | 614 | 10145 |
22 | 信息与计算科学(校本部) | 2021 | 天津 | 综合 | 物理必选 | 本科批A段 | 615 | 9985 |
23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20 | 吉林 | 理科 | - | 本科一批A段 | 557 | 10416 |
24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2020 | 贵州 | 理科 | - | 本科一批 | 558 | 13779 |
25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20 | 内蒙古 | 理科 | - | 本科一批 | 559 | 7150 |
26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20 | 黑龙江 | 理科 | - | 本科一批A段 | 581 | 8793 |
27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2020 | 福建 | 理科 | - | 本科批 | 587 | 12608 |
28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2020 | 辽宁 | 理科 | - | 本科批 | 591 | 11941 |
29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20 | 山西 | 理科 | - | 本科一批A段 | 593 | 10494 |
30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2020 | 山东 | 综合 | 物理必选 | 普通类一段 | 605 | 23359 |
31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2020 | 四川 | 理科 | - | 本科一批 | 609 | 21128 |
32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2020 | 天津 | 综合 | 物理必选 | 本科批A段 | 622 | 9654 |
33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19 | 江苏 | 理科 | - | 本科一批 | 364 | 34469 |
34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19 | 贵州 | 理科 | - | 本科一批 | 539 | 16063 |
35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2019 | 贵州 | 理科 | - | 本科一批 | 542 | 15193 |
36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2019 | 广东 | 理科 | - | 本科批 | 547 | 31516 |
37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2019 | 福建 | 理科 | - | 本科一批 | 555 | 13186 |
38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19 | 山西 | 理科 | - | 本科一批A段 | 561 | 11074 |
39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19 | 内蒙古 | 理科 | - | 本科一批 | 571 | 6983 |
40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19 | 吉林 | 理科 | - | 本科一批A段 | 574 | 8993 |
41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2019 | 安徽 | 理科 | - | 本科一批 | 575 | 19917 |
42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19 | 湖南 | 理科 | - | 本科一批 | 577 | 14517 |
43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19 | 安徽 | 理科 | - | 本科一批 | 580 | 17664 |
44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2019 | 辽宁 | 理科 | - | 本科批 | 586 | 13065 |
45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19 | 黑龙江 | 理科 | - | 本科一批A段 | 586 | 8308 |
46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2019 | 云南 | 理科 | - | 本科一批 | 594 | 12494 |
47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2019 | 山东 | 理科 | - | 本科批 | 595 | 19010 |
48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19 | 四川 | 理科 | - | 本科一批 | 621 | 21164 |
49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2018 | 江苏 | 理科 | - | 本科一批 | 351 | 38010 |
50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18 | 江苏 | 理科 | - | 本科一批 | 352 | 36378 |
51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18 | 贵州 | 理科 | - | 本科一批 | 543 | 18024 |
52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2018 | 广东 | 理科 | - | 本科批 | 544 | 34951 |
53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2018 | 福建 | 理科 | - | 本科一批 | 546 | 16031 |
54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2018 | 贵州 | 理科 | - | 本科一批 | 548 | 16478 |
55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18 | 内蒙古 | 理科 | - | 本科一批 | 549 | 10940 |
56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18 | 吉林 | 理科 | - | 本科一批 | 566 | 10973 |
57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18 | 广西 | 理科 | - | 本科一批 | 574 | 12734 |
58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2018 | 天津 | 理科 | - | 本科批 | 575 | 9016 |
59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2018 | 安徽 | 理科 | - | 本科一批 | 579 | 21762 |
60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2018 | 云南 | 理科 | - | 本科一批 | 582 | 13574 |
61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2018 | 山东 | 理科 | - | 本科批 | 595 | 22812 |
62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2018 | 辽宁 | 理科 | - | 本科批 | 602 | 11372 |
63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18 | 四川 | 理科 | - | 本科一批 | 610 | 21116 |
晨曦网(https://www.cxtee.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介的相关内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因服务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1960年设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学校前身),隶属原中央(军委)气象局,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划转江苏省人民政府主管,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等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晨曦网
学校主校区坐落于南京江北新区,占地2000余亩;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位于天长市金牛湖新区,毗邻南京市六合区;无锡校区位于无锡市锡东新城,建有滨江学院(现已转设为无锡学院)和南信大无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另在南京江北新区、六合区、雨花台区建有大学科技园及其文旅园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3683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约28300人、硕博研究生约7300人、留学生(学历生)约1230人。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大气科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在教育部最新学科评估中蝉联A+等级。气象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社会科学总论等8个学科跻身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其中地球科学和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科学技术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7个本科专业分布于理、工、文、管、经、法、农、艺、教9个学科领域。
学校设有24个专业学院,以及国际教育学院、雷丁学院(中英合作)、沃特福德学院(中爱合作)、长望学院(拔尖培养)、龙山书院(大类培养)、藕舫学院(创新创业)、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水平办学机构。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2000余名专任教师中包括中科院院士2人、海外院士16人、IAA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17人、省部级人才500余人。现拥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江苏双创团队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团队50个。
学校坚持科教融合理念,教学科研资源丰富。全国唯一省属院校首批入选大气科学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获批计算机科学、数学江苏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是首批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建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实践教学平台。30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开设大气科学拔尖班、华为实验班、腾讯实验班、京东实验班、国科大联培班、奇安信英才班、海康威视英才班等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14门课程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拥有一批国家精品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建有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教育部数字取证工程研究中心、水利部水文气象灾害机理与预警重点实验室(筹)、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生态系统碳源汇重点开放实验室(培育类)等4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建有“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和“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其中“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入选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获批中国科协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建有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共建基地、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和4个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大气科学学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阅江学刊》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265万余册,数据库总量近60种,中外电子图书199万余种,电子期刊227万余册,年订阅纸质中外期刊996种,是国内大气科学类文献最齐全的高校图书馆。
学校秉承“艰苦朴素、勤奋好学、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优良校风,恪守“明德格物、立己达人”的校训,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培养拔尖精英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国际化人才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获全国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入选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国家级众创空间。学生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等众多竞赛最高奖项。学生参与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率达50%以上,名列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第55位。近三年,研究生省级以上竞赛获奖614项,其中,国家级获奖251项。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5%以上,升学率(含出国)42%以上。建校以来,已培养各类毕业生20余万人,校友中涌现出一批两院院士、部委领导、央企高管、战略专家、国际组织官员等杰出人才,众多校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气象行业的业务骨干和科研精英,学校被誉为“气象人才的摇篮”。
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引领。自“十三五”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00余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含课题专题)201项、省部级项目363项,获批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气候系统预测研究中心”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重大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标志性项目。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2项、(人文社科类)省部级项目343项,获授权专利3638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185项,获批国家首批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学校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省部级科技奖百余项,另获卡尔·古斯塔夫·罗斯贝奖章、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全球环境变化职业中期奖、美国地球物理学会霍尔顿青年科学家奖等国际性奖项多项。学校拥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中心。学校获批“天气气候变化与预测技术”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级外专项目42项,2名外籍专家荣获江苏省外专最高荣誉“江苏友谊奖”,5名外籍专家入选江苏“外专百人计划”名单。多项研究成果刊发于《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学校积极推动海内外合作共建,着力汇聚办学资源、拓展办学空间,与全国各省市区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所、海洋所、遥感所、自动化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中心,中船重工724所、716所,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省社科院等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惠普企业服务集团(DXC)、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全面深化合作,与南京钢铁、亨通光电、北方信息控制研究院集团、航天宏图、国睿科技、腾讯云、奇安信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联合成立校企研究院。建有北京研究院,南京、苏州、无锡、南通和安徽天长等校地联合研究院和研究生院。深入推进“中国气象谷”产教学研融合式发展,高标准推进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建设,谱写学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英国雷丁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俄罗斯国立水文气象大学等100多所世界著名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英国雷丁大学合作创办的雷丁学院,是首批“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联盟”高校;与爱尔兰东南理工大学联合举办的沃特福德学院,开展面向信息工科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是全国少见的同时拥有两个本硕一体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高校。建有国际教育学院,拥有中国政府、商务部、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江苏省政府奖学金、南京市政府奖学金等招收来华留学生资格;创办巴哈马大学“孔子学院”;设在学校的“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及“亚太经社会/台风委员会培训中心”,已为158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5100余名高级气象科技人员和管理者,是全球学员覆盖范围最广、质量名列前茅的培训中心,多次获世界气象组织高度评价和嘉奖。
迈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展望“十四五”,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为永恒主题,以服务支撑国家和地方创新驱动发展为战略导向,聚焦“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战略目标,坚持“开放、协同、特色”发展理念,秉承“笃行以生为本、厚植大学精神”办学宗旨,“面向行业、面向地方、面向国际”,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办学实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作出更大贡献。
一、2023南京工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分数线是多少二、南京工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历年分数线总汇序号专业名称年份省份科目选科最低录取分数最低位次三、南京工业大学简介南京工业大学办学历史可溯源于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2001年由原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是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江苏省
一、202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分数线是多少1、在甘肃2022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分数线是517,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9343;2、在广西2022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分数线是570,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9462;3、在四川2022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分数线是588,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24742;4、在江苏2021的南京信息
一、2023南京农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分数线是多少1、在山东2023的南京农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综合分数线是603,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21905;2、在甘肃2022的南京农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分数线是514,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9913;3、在陕西2022的南京农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分数线是536,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8138;4、在山西2022的南京农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
一、2023南京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分数线是多少1、在新疆2022的南京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分数线是460,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2、在甘肃2022的南京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分数线是502,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2675;3、在陕西2022的南京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分数线是519,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24087;4、在山西2022的南京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分数线
一、2023湖南工程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分数线是多少1、在广西2022的湖南工程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分数线是463,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53740;2、在湖南2022的湖南工程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类分数线是479,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92933;3、在湖北2022的湖南工程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类分数线是488,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71548;4、在江苏2022的湖南工程学院信息与计算科
一、2023湖南工程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分数线是多少1、在广西2022的湖南工程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分数线是463,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53740;2、在湖南2022的湖南工程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类分数线是479,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92933;3、在湖北2022的湖南工程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类分数线是488,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71548;4、在江苏2022的湖南工程学院信息与计算科
一、202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分数线是多少1、在西藏2022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科分数线是325,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2、在贵州2022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科分数线是537,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3005;3、在陕西2022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科分数线是551,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3693;4、在广西2022的南京
一、2023武汉工程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分数线是多少1、在山东2023的武汉工程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综合分数线是578,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40904;2、在甘肃2022的武汉工程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分数线是487,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6837;3、在贵州2022的武汉工程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分数线是500,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24805;4、在广西2022的武汉工程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理
2024-06-16 13:10:56
2024-10-14 06:07:35
2024-10-21 10:48:21
2024-05-31 12:36:09
2024-10-17 17:54:38
2024-05-24 07:3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