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3 05:29:04 | 晨曦网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高校,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与教育部共建,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光荣传统和鲜明特色的高校。建校七十余年来,学校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为我国各级党政机关、工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并为共和国的劳动英模、大国工匠提供深造机会。
学校现有北京海淀和河北涿州两个校区,占地630亩,建筑面积34.58万平方米。截至2022年3月,全校共有教职工587人,其中专任教师380人。专任教师中,在聘教授46人,在聘副教授108人,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53.95%。学校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名师6人,北京市优秀教师5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18人,全国三八红旗手4人。
学校目前开设24个普通本科专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相互支撑的“劳动+”和“工会+”学科体系。学校以坚持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目前拥有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5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2012年,学校开展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2018年,开始在香港地区招收研究生。2021年11月,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公共管理3个专业研究生招生、培养与学位授予工作。2022年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关于支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建设特色一流大学的意见》,对学校建设特色一流大学给予坚强支持,学校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一、 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
2023年我校面向全国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60人(全日制60人、非全日制100人)。招生专业及各专业招生人数详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附录1)(以下简称“招生专业目录”)。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各专业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文件为准。
2023年我校继续参与教育部“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招生,该专项计划招生专业范围详见招生专业目录(附录1)中“备注”。招生计划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专项招生计划文件为准。
我校仅招收英语语种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二、 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23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我校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我校,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且提供所在培养单位研究生培养部门同意报考的正式函件(有工作人员签字、联系方式、部门盖章的原件)。
(二)报名参加公共管理专业学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报名参加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报考条件(一)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含3年)(从毕业后到2023年9月1日,下同)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含5年)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含2年)。
(三)其他
1.关于“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考生报考
报考我校“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须符合报考条件(二)中各项要求〔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报考学习方式仅限非全日制、就业方式须为定向就业。详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附录1)中“备注”。
2.关于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我校部分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高职高专学历毕业生、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详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附录1)中“备注”。
3.关于符合免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条件(在部队荣立二等功)的人员报考
符合免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条件(在部队荣立个人或集体二等功)的人员报考我校,须在国家规定的全国统考报名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s://yz.chsi.com.cn/tm)填报志愿并按我校要求参加复试(关于复试的具体要求,请届时查看我校研究生处网站复试录取办法及相关通知)。
相关考生须认真阅读我校报考条件及相关专业报考具体要求(详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附录1中“备注”),确保满足我校报考条件后再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造成后续不能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三、报名流程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工作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确认网上报名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考生须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考生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的网上通知公告要求,确认完全符合我校各招生专业的报考条件后,再进行网上报名,并如实、准确填写本人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由于不按公告要求报名、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误填报考信息或故意填报虚假信息等原因,导致不能网上确认、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网上报名阶段,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指“网上报名”阶段结束后)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一)网上报名
1.报名时间
2022年10月5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2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2.报名网站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以下简称“研招网”)。公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s://yz.chsi.cn。
3.报考点选择晨曦网
报考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招生单位代码:12453)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进行网上报名,并按报考点要求进行网上确认;
其他报考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考生(含报考我校公共管理专业的考生),应按照上级部门、招生单位及报考点的相关要求及报考点公告选择工作所在地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进行网上报名,并按所选报考点要求进行网上确认。
凡拟选择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报考点(报考点代码:1157)进行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的考生,网上报名前,请务必认真阅读2022年9月中下旬发布的报考点公告,符合全部规定的条件并满足我报考点公告的要求后,方可选择1157报考点。
因不按公告要求错选报考点造成不能网上确认、考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4.注意事项
(1)考生报名时只能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初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我校的调剂办法、计划余额等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2)考生应按我校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3)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4)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
建议考生在网上报名开始前,提前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按照查询到的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报名的信息填报。未查询到学历(学籍)或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必须尽早到学历(学籍)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鉴于认证反馈时间将近一个月,请考生务必提前预留出充裕时间,尽早开展认证工作),并于我校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5)申请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须符合教育部《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第五十条规定条件(详见:https://www.moe.gov.cn/srcsite/A15/moe_778/s3113/202209/t20220906_658894.html)。在网上报名时须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并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及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报考点对相关考生资格进行初审,我校在复试(含调剂)前进行复审。
(6)申请享受初试加分政策的考生,须符合教育部《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第五十九条规定条件(详见:https://www.moe.gov.cn/srcsite/A15/moe_778/s3113/202209/t20220906_658894.html)。在网上报名时须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进行审核。
以上就是晨曦网为大家带来的202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研究生招生人数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研究生招生简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了解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晨曦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晨曦网:www.cxtee.com一、202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专业分数线是多少1、在甘肃2022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理科分数线是434,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37582;2、在甘肃2022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文科分数线是485,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7758;3、在河南2022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理科分数线是520,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01946;4、在河南2022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文科分数线是
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校官网网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校官网:www.ciir.edu.cn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简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由全总和教育部共建。学校前身是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建校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同根同源。1949年初,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1949年9月,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更名为中华全国总工
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校官网网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校官网:www.ciir.edu.cn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简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由全总和教育部共建。学校前身是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建校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同根同源。1949年初,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1949年9月,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更名为中华全国总工
一、202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专业分数线是多少1、在黑龙江2022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理科分数线是426,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38844;2、在黑龙江2022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文科分数线是463,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7894;3、在江西2022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理科分数线是506,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55962;4、在湖南2022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物理类分数
一、202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经济学专业分数线是多少1、在宁夏2022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经济学理科分数线是409,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4226;2、在甘肃2022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经济学理科分数线是435,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37102;3、在甘肃2022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经济学文科分数线是484,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7984;4、在宁夏2022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经济学文科
一、202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北京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1、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北京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招生人数为12人;2、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北京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招生人数为10人;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北京的工商管理专业招生人数为9人;4、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北京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招生人数为9人;5、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北京的新闻学专业招生人数为8人;6、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北京的行政管理专业招
一、202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天津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1、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天津的酒店管理(北京校本部。低年级在涿州校区就读,详见招生章程。)专业招生人数为6人;2、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天津的戏剧影视文学(该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详见招生章程)(北京校本部。低年级在涿州校区就读,详见招生章程。)(该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详见招生章程)专业招生人数为5人;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天津的旅游管理(
一、202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河北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1、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河北的法学(低年级在涿州校区就读)专业招生人数为9人;2、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河北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低年级在涿州校区就读)专业招生人数为7人;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河北的汉语言文学(低年级在涿州校区就读)专业招生人数为6人;4、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河北的新闻学(低年级在涿州校区就读)专业招生人数为6人;5、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23-09-12 18:38:31
2023-12-08 06:18:06
2023-12-21 19:53:34
2023-12-22 03:17:06
2023-12-18 22:58:56
2023-12-10 21:3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