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7 13:01:19 | 晨曦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部署要求,按照《关于做好2024年重点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4〕2号)文件要求,我校继续实施高校专项计划,具体招生政策如下:
一、招生计划
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高校专项计划不低于本科招生计划的2%,2024年我校计划招收95人(最终以教育部核定的招生计划为准)。我校将根据各省(区、市)入选资格考生情况确定分省拟招生计划数,并在6月前通过我校本科招生网向社会公布。具体招生专业(类)如下:
招生专业(类) |
包含专业 |
科类 |
地质学类 (国家拔尖计划、 国家理科基地班) |
地质学 |
理工、综合改革 |
地质学类 |
地质学、地球化学 |
理工、综合改革 |
土木类 |
理工、综合改革 |
|
地质类(资源能源) |
理工、综合改革 |
|
应用化学 |
理工、综合改革 |
|
材料类 |
理工、综合改革 |
|
理工、综合改革 |
||
数学类 |
理工、综合改革 |
|
经济学类 |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
文史、理工、综合改革 |
工商管理类 |
工商管理(双语教学班)、 |
文史、理工、综合改革 |
测绘类 |
理工、综合改革 |
|
理工、综合改革 |
||
海洋科学类 |
海洋科学、海洋工程与技术 |
理工、综合改革 |
电子信息类 |
理工、综合改革晨曦网 |
|
机械类 |
理工、综合改革 |
|
自动化类 |
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 |
理工、综合改革 |
英语 |
文史、理工、综合改革 |
|
地理科学类 |
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 |
理工、综合改革 |
物理学 |
物理学 |
理工、综合改革 |
计算机类 |
理工、综合改革 |
|
思想政治教育 |
文史、综合改革 |
备注:改革省份考生不分文理且选考科目必须满足相关专业要求;大类录取的考生,入学后,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进行专业分流;具体录取专业名称以我校录取通知书为准。
二、报名条件
学生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符合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申请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须在本省份确定的“高校专项计划”实施区域的农村;申请人须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且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勤奋好学、成绩优良,对所报专业(类)有浓厚兴趣和一定潜能(须提交相应支撑材料)。
备注:考生户籍、学籍资格审核工作由有关省(区、市)负责组织实施。往年被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考生,不再具有专项计划报考资格。
三、报名流程
考生须于4月8日15:00至4月25日24:00登录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4年高校专项计划申请表》。网上报名成功后通过系统打印并由本人手写签名、中学审核盖章后上传。申请表包含个人陈述、考生高中阶段课程修习情况和相关成绩、社会公益活动情况等。其中个人陈述内容为成长经历、学科特长、对于所报考学科专业的认识、自身对于学习该专业的优势以及进入大学的努力方向和详细规划,以3000字左右为宜;
2.综合素质材料。综合素质档案主要包括考生高中阶段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的证明和写实性材料;
3.学籍证明材料。须提供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证明并实际就读的材料;
4.户籍证明材料。考生及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的户口本首页、户主页及本人页,其他证明材料无效。
5.专业潜力证明。高中阶段相关获奖证书及其他反映学生对所报专业(类)有浓厚兴趣和一定潜能的实践、调研报告及证明材料(我校不以论文和专利作为审核依据,请勿上传论文和专利作为申报材料);
6.诚信承诺书。考生须下载申请表第七页《诚信承诺书》,手写签名后扫描上传。
以上申请材料均须校长签字和中学盖章后上传到报名系统,我校不接收纸质报名材料。上传的申请材料须真实、详尽、准确、清晰,未按要求上传申请材料或上传申请材料不完整、不清晰的视为报名无效。
四、审核办法
经考生生源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等部门对考生户籍、学籍资格进行审核后,学校将组织专家组对考生提交的报名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确定考生入选资格。入选资格名单将于5月31日前在我校本科招生网进行公示,并报教育部及考生生源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备案。
五、录取办法
获得我校高考专项资格的考生,须按生源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的统一安排和我校要求填报高校专项计划志愿且服从专业调剂,并通过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检查。
经所在省级招办批准,高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份同批次录取控制线,我校将根据公布的各省(区、市)招生计划按照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并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安排专业。
我校可根据各省(区、市)入选资格考生报考情况及生源质量,在省份间进行适当调整招生计划。
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及合并本科批次的省(区、市),按相关省级招生考试部门确定的高校专项计划相应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
六、其他说明
1.高校专项计划报名开放时间以高校专项计划报名系统具体设置为准,未在规定时间完成相关环节视为放弃资格;
2.本简章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3.若教育部和相关省级招生考试部门有新的政策,则按新的规定执行。
七、监督机制
学生本人及中学应本着“诚信”的原则进行个人申请和学校推荐。申请和推荐材料必须属实,考生提交的所有报名材料均须在中学网站和班级详尽公示。如有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相关考生均认定为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取消高校专项计划报名和录取资格,同时由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1-3年的处理。
我校本科生招生监察工作领导小组对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录取进行全程监督。举报电话:027-67884345。
八、咨询方式
招生办公室咨询电话:027-67848570、67883687
招生网址:
招生咨询邮箱:zhaoban@cug.edu.cn
通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招生办公室(邮政编码430074)
为了让各位2020届高考生和高考家长能够更好的了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0年最新概况、2020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环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招生专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本科办学实力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0年最新相关信息。已经帮各位2020届高考生和高考家长准备好了2020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最新概况,各位2020高考生和家长赶快查看吧!
想查询更多心仪院校信息?想要一键轻松了解高校风光么?扫一扫下方二维码,让你告别无谓的搜索,带你即刻领略实景校园风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简介及院校概况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地质大学位于武汉东湖之畔,南望山麓,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学科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门类,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历史沿革
中国地质大学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而成的北京地质学院。学校于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1970年,学校整体迁至湖北办学,更名为湖北地质学院。1974年,学校定址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78年,武汉地质学院在原北京旧校址设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组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在武汉。2000年2月,学校由原国土资源部划归教育部管理。2006年10月,教育部、原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
校园概貌
中国地质大学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腹地。学校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逸夫博物馆,校园环境优美,教育、科研、学术氛围浓厚,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群、图书馆、学生公寓、体育场馆等相关配套设施,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环境。学校现正在武汉光谷未来科技城建设"资源环境科技创新基地"暨新校区。
办学思想
坚持弘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精神,坚持弘扬"严在地大"的校风学风,坚持弘扬"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着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高素质人才,着力为解决区域、行业乃至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秉承"强化特色、争创一流、依法治校、开放包容"的治校理念,营造"独立思考、严谨治学、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努力构建优越而独特的教学和科研环境。以提高办学质量为中心,推进"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教学与科研实践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坚持实施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和国际化战略,大力推进以学术卓越计划为核心的综合改革,在建成地球科学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大学的基础上,努力建设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致力于实现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122人,其中教师180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博士生导师296人,教授505人,副教授882人。
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3人(领军人才9人、青年拔尖人才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20人(特聘教授11人、讲座教授5人、青年学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29人。学校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9人。
学校现有各类科研机构、实验室、研究院(所、中心)86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地质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学校拥有完善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自建校起,学校相继在周口店、北戴河、秭归等地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其中周口店野外实习基地被誉为"地质工程师的摇篮",为"全国地质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能力(野外实践)基地"。学校图书馆馆舍面积2.7万余平方米,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形成了以科技文献为主体,以地学文献为特色的馆藏体系,构建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有效的文献资源保障。
学科布局
学校围绕学科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构建以地球科学为主导,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系统。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6个湖北省重点学科,"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两个一级学科在全国历次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有19个学院、65个本科专业;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工程硕士、MBA、MPA等10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包涵14个工程领域。地球科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6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地球科学进入前1‰。
人才培养
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全日制在校学生 26103人,包括本科生 18140人,硕士研究生 6312人,博士研究生1651人,国际学生944人;成教及网络教育注册学生6万余人。拥有国家地质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土资源部地质工科人才培养基地。建校60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近30万名高级人才。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努力构建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教学与科研实践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学生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全国挑战杯大赛、数学建模大赛、英语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高水平赛事中屡获佳绩。
学校把弘扬优良体育传统与健全人格培养相结合,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体育教育体系。我校学生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累计获得金牌200余枚,银铜牌400余枚。2012年5月,学校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成为我国第一支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大学登山队。
科学研究
学校在地质学、矿产资源能源、地质工程、地球物理、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地理信息系统与测绘、材料科学与化学、经济与管理等研究领域具有特色和优势,取得一批重要成果。2010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8项,获"中国科学十大进展"1项、"十大地质科技进展"2项、"十大地质找矿成果"2项。汤森路透"高被引科学家" 5人,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 8人,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作者30人次。学校主办的《地球科学》(中文版)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EI Compendex收录,《地球科学学刊》(英文版)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SCIE收录,《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进入CSSCI。
学校坚持立足湖北和长江经济带,面向全国,大力推进政产学研合作,积极服务行业、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与武汉市人民政府联合组建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采用市场化运营模式,搭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学校还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分别建立产学研平台和产业孵化基地(深圳研究院、浙江研究院)。
国际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科技和文化交流,先后与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的100多所大学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2012年成立由我校发起,联合斯坦福大学、麦考瑞大学、滑铁卢大学、香港大学、牛津大学等十二所世界知名大学组建"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联盟高校在地学领域通过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发展共赢。近年来,学校公派出国访问、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师生每年900余人次,邀请来校访问、讲学、与会的境外专家每年400余人次。
以学校为支撑建立了美国布莱恩特大学孔子学院、美国阿尔弗莱德大学孔子学院、保加利亚大特尔诺沃大学孔子学院。拥有"中美联合非开挖工程研究中心"等6个国际科研合作中心。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设立"丝绸之路学院"、"约旦研究中心"和"丝绸之路地质资源国际研究中心"。
点击关注旗下官方微信公众号【当书网考试】,一键收获你高考路上的全能向导。手机用户打开微信搜索【当书网考试】,把高考装进口袋。
以上就是晨曦网整理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4年招生简章公布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晨曦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晨曦网:www.cxtee.com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4年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简章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24年重点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4〕2号),2024年学校继续实施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工作。一、招生对象高校专项计划继续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定向招收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具体实施区域由有关省(区、市)确定。报考学生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符合2024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2、本人及父亲或母亲
武汉大学2024年农村学生“自强计划”招生简章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部署要求,依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24年重点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4〕2号),经研究,学校2024年继续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实施农村学生“自强计划”(以下统称专项计划),招生计划200名左右。一、报名条件专项计划只针对指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的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人数:3400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章程及专业目录各位考生:欢迎报考我校2023年硕士研究生!现将我校202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章程及专业目录公布如下,供广大考生参考。.点击下载附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章程及专业目录.pdf原标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
武汉理工大学2024年高校专项“励志计划”招生简章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脱贫地区学生的有关部署,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24年重点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4〕2号)及有关文件要求,2024年我校继续针对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确定的高校专项计划实施区域开展高校专项“励志计划”招生。具体实施办法如下:一、招生计划及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2024年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简章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部署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2024年重点高校招生专项计划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4〕2号)的有关规定,我校2024年继续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实施重点高校招生专项计划。一、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我校2024年高校专项计划按教育部相关规定执行,招生计划数不低于我校总招生计划的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4年本科综合评价招生简章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的本科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科技领军人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经教育部批准,2024年国科大将以“综合评价”选拔方式,在北京、山东、江苏、浙江、陕西、湖南、四川7个省市招录理科或不分科考生约158名(最终招生计划以各省市高招办公布计划数为准)。“综合评价”选拔是指综合学生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4年“自强计划”招生简章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部署要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4年继续实施高校专项——“自强计划”招生工作,特制定本简章。一、招生对象主要招收边远、脱贫、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德才兼备、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高中农村学生,具体实施区域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报考学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24年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简章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并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坐落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有关精神,促进教育公平,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2024年我校将继续开展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工作。一、
2024-10-21 10:48:21
2024-06-16 13:10:56
2024-10-14 06:07:35
2024-01-27 20:34:57
2024-05-24 07:37:32
2024-10-17 17:54:38